慈善典型案例丨丹徒“家门口慈善”及时雨  温暖失独家庭破冰寒冬

所属分类:机构动态  来源:镇江12349平台

“衷心感谢村委会!这笔救命钱来得太及时了,实实在在地暖到了我们心窝里!”近日,在丹徒区宜城街道西麓村村民陈俊(化名)的家中,他紧紧握住前来看望的村党委书记谈长林的手,声音哽咽,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。他口中的“救命钱”,正是西麓村“家门口慈善”项目送来的3万元紧急救助款,如同一场及时雨,滋润了这个刚刚经历双重打击、濒临绝境的家庭。




三重打击:失独、失能、经济断流

就在谈长林到访的前一刻,这个家庭还笼罩在沉重的阴霾之中。陈俊家中,老伴秦华(化名)因脑部受伤手术后失能,正卧床静养,需要人寸步不离地照料。而这份沉重的照料责任,此刻正压在陈俊肩上,也彻底压断了这个家庭本就脆弱的经济来源。

命运的残酷接踵而至。今年38岁的独生女儿陈月(化名),曾是家庭的希望与支柱,却在2024年2月被确诊为“渐冻症”(肌萎缩侧索硬化症)。噩耗如同晴天霹雳,陈俊夫妇倾尽所有,四处奔走求医,变卖家产,举债救治爱女。然而,病魔无情,不久前,陈月还是永远离开了深爱她的父母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船迟又遇打头风。就在全家为救治女儿耗尽心力、财力,身心俱疲之际,更大的不幸降临。老伴秦华在照顾女儿期间不慎跌倒,头部重伤,紧急进行了开颅手术。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术后秦华陷入失能状态,生活完全无法自理,需要长期卧床护理。

这个曾经平凡却完整的家,瞬间被命运的重锤击得粉碎。失去唯一的女儿,已是锥心之痛;老伴重伤失能,更让陈俊雪上加霜。他本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如今为了照顾病榻上的妻子,不得不放弃所有工作机会。家庭收入彻底断绝,而秦华后续的康复治疗、日常护理开销,以及此前为女儿治病欠下的债务,像一座座大山压得陈俊喘不过气。日常生活陷入困顿,举步维艰。


三级联动响应:快速救助与雪中送炭

微信图片_20250726085119.png

绝望之际,一道曙光穿透阴霾照进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。西麓村正在深入开展“家门口慈善”大走访活动。负责具体实施的丹徒区满天星社工服务中心专业社工,在深入摸排走访中,敏锐地捕捉到了陈俊家庭遭遇的极端困境。社工们迅速将这一揪心的情况详细反馈至村委会。

村委会闻讯而动,刻不容缓。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,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帮扶方案。鉴于情况的特殊性和紧急性,村委会第一时间启动了临时救助机制,先行给予陈俊家庭3500元临时救助金,以解燃眉之急。同时,村委会深知这笔钱对于这个深陷泥潭的家庭仍是杯水车薪,迅速将详细情况向上级宜城街道有关部门汇报,并申请更高额度的紧急慈善救助。

街道相关部门在核实情况后,被陈俊家庭接连遭遇的重大变故所触动,迅速做出批复:同意西麓村村委会动用“家门口慈善”资金,给予陈俊家庭3万元紧急慈善救助!

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关怀,村党委书记谈长林亲自来到陈俊家中慰问。他不仅送上了这个好消息,更俯身床边,关切地询问秦华的病情和两位老人的日常起居,耐心倾听陈俊的诉说和担忧。“老陈,困难是暂时的,村委会就是你们的依靠。这3万块救助款马上打到你卡里,一定要撑住!”谈长林的承诺掷地有声。当天,在谈长林的亲自督办下,3万元救命钱便火速打入了陈俊的银行账户。


不止于应急:长效帮扶机制启动

西麓村党委副书记夏宏旺在后续介绍中表示,村委会对陈俊家庭的帮扶并未止步于此。目前,村委会正积极协助陈俊一家申报低保家庭和失独家庭认定,以期为他们争取更多政策性的长期保障。更重要的是,陈俊家庭已被正式列为西麓村“家门口慈善”项目的重点帮扶对象。夏宏旺强调:“我们将建立长效关怀机制,通过村干部和社工的定期走访、动态跟踪,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,及时伸出援手,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护理得到保障,陪伴他们共渡难关。”

这场发生在西麓村的爱心接力,是丹徒区“家门口慈善”机制效能的一次生动体现。它从最基层的走访中发现需求,村委会快速响应、街道及时支持,三级联动,精准施策,将温暖和力量直接送达最需要帮助的百姓家中,为突遭厄运的家庭编织起一张坚实有力的兜底保障网,让绝望中的人们重燃生活的希望。陈俊紧握的双手,不仅是对村委会的感谢,更是对“家门口慈善”这份民生温度的深深感念。